【文/琬純】
聽到鄭漢輝伯伯過世,鼻酸酸的。鄭伯伯是處高舍舍長,溫和但很有影響力,當時我們力邀他參加自救會選舉,他是自救會唯一的外省人,很有代表性,因為一開始自救會主要成員都在組合屋,有一位在"上面"的代表,讓自救會在廣大的院區,地理上顯得更有正當性。另外,處高舍是我們第一棟刷油漆的地方,他幫忙油漆的同學們喝飲料,還幫一位正在刷油漆的同學扶椅子 ,但照片一時找不到了,只找到中午大家一起吃飯的照片。他雖然不常來自救會開會,但他永遠默默的支持大家,繼續堅守在舊院區,不論院方來盧幾百次,不論房屋如何漏水,他在處高舍,總是讓我們對這一區"放心"許多,不必擔心院方背後動手腳。這就是鄭伯伯,一位和藹、令我敬重的人。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
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樂生療養院正式登錄為文化景觀和歷史建築
樂生療養院正式登錄為文化景觀和歷史建築
http://web.ner.gov.tw/culturenews/culture/culture-detail.asp?id=103559
臺北縣新莊樂生療養院見證了台灣癩病、也就是痲瘋病的醫療發展史。為避免現存40棟房舍遭受破壞,台北縣政府正式公告樂生療養院保存範圍登錄為文化景觀和歷史建築。往後樂生療養院的建物保存、修復和管理維護等,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將由衛生署主政辦理。樂生療養院從日據時期將癩病視為重大傳染病集中管理,並且限制病患進出。除了地理位置可以利用地形掩密,整個院區封閉型設計如同一個小社會的縮影。而其間的一磚一瓦絕大部分出自院民之手。
最早,樂生院是封閉的隔離區;後來的人覺得那是幾棟破房子和病人;曾經,它被暫定古蹟;如今,它的歷史意義終於受到正式的肯定。
剛好看到鍾喬先生為新劇《另一件差事》寫的一段話:
歷史,是活著的記憶。而不是躲在暗幽角落裡停止呼吸的文件。然則,記憶要活著,便得想盡辦法穿越時空,出現在當下一輩人的眼前,而不是背後。
未來樂生院的價值,還能有甚麼新的創造和活化呢?居住的人、房子、景觀和故事,要如何受到大家的親近與喜愛?還是一條長路需要思考和嘗試阿!
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訂閱:
文章 (Atom)